行业新闻 网站首页 - 新闻动态 - 行业新闻

清明那些事儿(五)——清明养生

更新时间:2017-03-25 11:13:42点击次数:2508次
    清明,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,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。这个时节前后,白天与夜间时间等长,气温逐渐回升,万物复苏,欣欣向荣,但气候反复无常,因此,养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话题。 


穿衣养生


    俗话说“二月乱穿衣”,说的是清明节前后,因为气候变化多端,早晚温差大,应该准备一件可以随便穿脱的外套。早上出门上班时穿一件风衣,注意保暖,中午感到热时,可脱掉,晚上下班回家再穿上,这样就会有效预防感冒。
    所谓“春捂”就是直到清明过后,四月中旬才可换春装。当然,“春捂”的过程也应因人而异,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决定衣服增减。一般来讲,应根据气候变化,随时增减衣服,注意防寒保暖,以助人体生发,抵御外邪侵袭,才有助于身体健康。

饮食养生


    清明时期,饮食方面,有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。但是,有一部分人群是不适合吃冷食的,避免过早进食寒凉之品而引起胃脘痛,腹胀,腹泻,发烧等病症。这个时节可以多进食蔬菜水果,尤其是时令蔬菜。另外,清明节气中,可多吃些肝养肺的食品,例如荠菜、菠菜、山药,对身体有好处。饮食须定时定量,不暴饮暴食。

起居养生


    此节气尽管“春瘟”流行,但也不可闭门不出,更不可在家坐卧太久。中医认为“久视伤血,久卧伤气,久立伤骨,久行伤筋,久坐伤肉”。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情,经常出去到森林、河边散步,多呼吸新鲜空气,并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。
    这段时间,中午宜开门窗通风,使室内空气流通。室内外温差大,夜间盖被子不宜过薄,以免影响睡眠。

出行养生



    清明踏青时,不宜做运动量太大的活动。较少活动的人群,做运动需要量力 而行,不应过大。老年人活动时心率控制在105次/分钟以内,呼吸控制在24次/分钟以内,中青年因人而异适当放宽。患有脏病、高血压、急慢性支气管炎、肺气肿、肾炎、贫血、肺结核、发热、急性感染以及处于结石活动期的病人,不宜剧烈活动,避免大量出汗。


    这段时间人容易发困,起居宜早睡早起,不要贪床。
    一年之计在于春,春天是体质投资最佳季节。春天空气清新,这种环境最有利于吐故纳新,充养脏腑。春天多锻炼,会增强免疫力与抗病能力,一年之中少患流感等各种疾病,且令人思维敏捷,不易疲劳,人们可根据自己年龄与体质状况选择户外活动,如太极拳、慢跑、放风筝、春游踏青等,以适应季节变化。
(编辑:zhoucong628)

豫公网安备 41032202000022号